韻字:   或選擇韻部:
總目 提要 序、跋 正語(yǔ)作詞起例 影印版:中原音韻

庚青韻 平聲

陰平
經(jīng)       爭(zhēng)          ?           應(yīng)           聽(tīng)              

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? 鵿 ? ? ? ? ? ? ? ? ?

其它僻字:
??

?? ?? ?? ??

陽(yáng)平
評(píng)   鳿                 營(yíng)             誠(chéng)   ?      ?      

? ? ? ? ? ? ? ? ? ? ? 魿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櫿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

其它僻字:
??

?? ?? ?? ?? ?? ?? ?? ?? ?? ?? ??

組詞:詞首詞末
用韻:句末
對(duì)仗:對(duì)語(yǔ)
漢語(yǔ)字典
拼音:gěng  韻部:
〈動(dòng)〉
    (形聲。從口,更聲。本義:言語(yǔ)受阻,不能暢通)
  • 同本義
    • 哽,語(yǔ)為舌所介也?!墩f(shuō)文》
    • 祝哽在前,祝噎在后。——《漢書·禮樂(lè)志》
    • 聞之哽咽。——《后漢書·袁紹劉表傳下》
    • 但是他哽住了,他說(shuō)不下去了?!蹲詈笠徽n》
  • 又如:哽哽(悲痛氣塞的樣子);哽結(jié)(心胸悲傷郁結(jié));哽恧(悲傷慚愧)
  • 通“鯁”。噎住,食物不能下咽
    • 食之鯁人,不可出。——《禮記·內(nèi)則》
    • 口不容而強(qiáng)吞之者必哽?!毒袠阕印と文堋?/li>
  • 阻塞
    • 凡道不欲壅,壅則哽?!肚f子·外物》
康熙字典

  • 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(huì)》《正韻》??古杏切,音梗。 (梗韻)
  • 說(shuō)文》本作??,語(yǔ)爲(wèi)舌所介也?!?a target='_blank'>玉篇》語(yǔ)爲(wèi)人所忿疑也。
  • 又《韻會(huì)》咽塞也?!?a target='_blank'>後漢·明帝紀(jì)》祝哽在前。
  • 按:前漢·賈山傳》作祝鯁,鯁哽通。
  • 又哽咽,悲塞也?!?a target='_blank'>莊子·外物篇》壅則哽,哽而不止則跈?!?a target='_blank'>正韻》與梗同。
  • 又《集韻》《類篇》??於杏切,音?。 (梗韻)
  • 咽聲。
説文解字  

清代 段玉裁《說(shuō)文解字注》

語(yǔ)爲(wèi)舌所介也。哽介雙聲。漢書。祝哽在前。從口。更聲。讀若井汲綆。古杏切。十一部。